审核评估
来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日期:2025-08-14 作者: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浏览量:
学院简介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2016年5月,同年9月开始招生,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是全校唯一开办有艺术专业的二级学院。学院现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3个本科专业,分别授予理学、工学、艺术学学士学位,现有在校学生近600人。学院拥有一支层次较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编在岗教师37人,其中省管专家1人,省青年创新人才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7人,具有硕士学位20人;教授(正高职称)4人,副教授(副高职称)11人。另聘有近30名行业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目前已建成20个实验室(专业教室),包括手绘实验室、视觉实验室、GIS与规划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等,拟建建筑物理实验室、BIM实验室和设计工作室,实验室建设满足多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国际及国家级、省级规划设计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稳居全校前列,大量毕业生已在城乡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成长为业界骨干。
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办学本位,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要求,不断凝练“理工艺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大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三个培养方向,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强省之“志”、丰富设计规划之“知”、投身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之“行”,不断取得丰硕办学成果。
建设举措及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红映建规光彩绽放
学院教师党支部于2024年通过验收,成为目前全校唯一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学院以此为契机与抓手,创新实施“党建+育人”工程,围绕中心抓党建,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全院师生自觉将教学科研与建设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相结合,不断树立报国强省之志。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教师深入企业、社会调研,将行业需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努力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精准对接。创新组建“思成融媒体中心”,积极打造宣传工作矩阵,在“理工建规”微信公众号与学院网站上开设“建规之光”“学术建规”“学在建规”等特色专栏,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平台,全员育人格局得以不断构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育人氛围得以有效培育,学院党建创新案例入选全省高校优秀案例。学院多名教师获评“最美乡村规划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天眼新闻”等各级各类媒体多次报道我院师生优秀事迹。
强化教学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内涵
学院坚持“以评促建、以质强教”,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一流专业建设上,优化课程结构对接需求,深化教学改革推广创新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操能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乐游棋牌)、环境设计(2023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获奖率提升,教师相关研究全覆盖。一流课程建设以协同共建为路径,推动课程提质升级。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有1门省级金课、3门校级“一流课程”,环境设计专业有1项校级一流课程;杨宏涛教师团队申报的《OBE教育理念下环境设计专业“一点两线三面四体五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2024年全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在专业与课程内涵式建设的推动下,学院学生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构建“认知-实践-创新”三阶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开到村寨、工地和企业。近年来,师生合作完成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项目成果获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在“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学生团队先后获国际规划设计类大赛1等奖1项、3等奖1项,国家级规划设计类大赛奖项15项,省级规划设计类大赛奖项149项,校级规划设计类比赛奖项37项。其中,《创意贵州 松桃礼物》设计作品获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被松桃县文化馆作为文创产品开发,学生设计作品服务地方文旅产业,形成“教育-实践-服务”良性循环。我院学生团队参赛作品“智网云厦-数字愿景商业办公楼”在2024年第17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总决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团队的作品以其创新而独特的设计理念、卓越的技术应用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实践育人生态
学院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在学生学业引导中积极引进行业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导师。在双导师制的实行下,学院学生历届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率在94%以上,毕设作品获奖情况逐年提升。
学院切实强化教学实践平台一体化建设。打造“学生工作坊-教师工作室-专业教室”平台,聘请企业高级设计师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将企业理念融入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市场。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色,展示了扎实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就业工作稳中向好。2024 级毕业生省内就业比例超 95%,主要集中贵阳市及周边,就业范围随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扩大。行业分布集中在规划、设计、建筑业,占比98%。在职业规划与发展方面,学院积极提供针对性指导,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提高,2020 级超过90%。
04 聚焦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乐游棋牌获批校级一流专业,紧扣贵州乡村振兴与城镇化需求,师生参与黔东南州锦屏县、麻江县、贵阳市开阳县、安顺市西秀区、兴仁市、遵义市湄潭县、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等多地村庄规划项目,安龙县、贵阳市开阳县等多地产业规划、高标农田整治项目,遵义市习水县、铜仁市石阡县等多地全域土地整治项目,项目成果直接服务地方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专项等研究上实现了全覆盖。
建筑学专业积极突出“贵州山地城镇与民族建筑”特色,构建“差异性教学·联动式培养”模式,《传统建筑测绘》等6门课程入选校级课程思政库,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苗疆走廊屯堡聚落与防御体系整体性研究》等科研项目,为贵州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提供智力支持。2025年7月,该专业首届毕业生将正式毕业。
环境设计专业着力强化艺术与技术相融合,2023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推进“大创项目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就业考研帮扶”导师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在米兰设计周、中国品牌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同时,该专业师生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积极服务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新校区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共教学楼文化空间营造等方面做出了独特贡献。学校公共教学空间大量楼道文化作品皆出自该专业学生之手。 2024年,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薪火黔行——“辉映红飘带·传承长征魂”红色文创设计大赛中,环设专业师生凭借出色表现,在“红飘带”红色文创伴手礼赛道和“伟大征程”红色实践活动教具赛道中双双获奖,展现了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综合实力。
站在新的办学起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推进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专业课程特色构建、产教融合创新推进等重点工作,坚持融合“理工艺”、凝聚精气神,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规划设计类人才而不懈努力,为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审:建规学院
二审:姚楠
三审: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