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审核评估 > 正文

大数据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育新工科时代新人

来源:大数据学院 日期:2025-08-22 作者:大数据学院 浏览量:

学院简介

大数据学院是贵州理工学院与阿里巴巴联合共建的全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现代产业学院。学院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专业为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专业。学院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校级特色学科群。“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大省级科研平台挂靠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3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合作企业教师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经验丰富、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富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大数据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建设举措及成效

大数据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区域和自身工科优势,有力抢抓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全程、深度、共赢”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共育“掌握基础理论、精通技术方法、创新产业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计算类人才。

1.聚焦产业需求,构建校企人才共育新机制

围绕国家和贵州省关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建设需要,以“新工科”建设与改革为契机,校企共同成立理事会并制定章程,出台《大数据学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规划及实施意见》《贵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学院企业讲师管理办法》,着力打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通道,实现学校统一领导、院企共同决策、协同运行管理,为企业全程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明晰面向大数据产业应用的人才培养思路,从产业需求出发,以产出为导向,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实现学院、企业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方面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设立“慧科成才奖学金”,对校企合作专业优秀学子予以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全链条赋能人才培养。

实现“两侧”融合,探索“三二一”育人新模式

校企双方构建了“三二一”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要素融合。推进三个“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共同开展学生实践训练,以“实际项目、实境训练、实战检验”的“三实”项目模式,将企业真实案例与应用场景融入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动手操作与技术应用能力;落实二个“一起”:一起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一起打造“大数据人才赋能平台”,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心”,对接产业技术前沿的实践平台,提供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环境;深化一个“协同”:发挥双方理论优势与技术特长,协同开展项目研究,解决行业企业关键技术问题,服务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教协同创新,赋能大数据人才培养质效显

在强有力校企合作推动下,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一是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式课程15门、实验讲义17本、项目案例50多个、编写教材4部,共建省级金课2门,获批贵州理工学院黄大年教学科研教师团队1个。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横向项目9项,科研经费到账500余万元。“空地通信算力协同与低空经济贵州省院士工作站”挂牌,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获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9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篇;发明专利7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5件;获各类教改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2项,校级9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

二是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紧紧围绕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贵州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大省级科研平台,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以“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特色学科群建设为牵引,推动“数据科学”与“智能科学”深度交叉融合,围绕“数据价值利用”这一核心目标,形成了“数据分析、计算方法、智能技术、信息安全”4个研究方向,布局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4个专业,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系统开发-创新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支撑体系。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

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凸显。近三年,学生获创新创业和专业竞赛奖项共75人次,其中,国家级18人次,省部级57人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省赛“金奖”,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贵州省赛Java软件开发个人二等奖、网络安全项目个人二、三等奖,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暨第二届“长城杯”铁人三项赛四川赛区半决赛二、三等奖,贵州省首届大学生网络安全攻防大赛一等奖。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省级60余项,校级20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0余件。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一批学生入职华为、三大运营商、电网公司、国有银行等头部企业。




一审:大数据学院

二审:姚楠

三审: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