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喜迎党代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喜迎党代会 > 正文

育人为本守初心 砥砺奋进谱新篇 ——学生工作部党代会巡礼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日期:2025-07-31 作者:江旭 浏览量:

编者按】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为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特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凝聚奋进力量,激励全校上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共同奋力谱写贵州理工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五年来,学生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守正创新,擦亮育人底色,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铸魂:以思想引领为根,建强育人主阵地

(一)思政创新:让理论学习“活”起来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精准滴灌”理念深耕思政教育,构建“节点性活动+常态化教育”双轨模式。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我的祖国我的梦?理工学子在行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争当时代新青年”等主题教育品牌,其中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覆盖全校80%以上班级;强化思想引领,形成“月月有主题、班班有行动”的主题班会模式。2023年起,“青”阅读?深学“习”系列活动成为思政新标杆——以“诵读新经典、学用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为核心,创新“读原著+分享会+实践行”形式,相关经验在全省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上获省领导肯定。同步打造“与理”毕业教育、“国旗下的思政课”等特色载体,其中“国旗下的思政课”联动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多方力量,活动吸引超3000名学生现场参与;开学典礼“廉洁教育第一课”与毕业典礼“廉洁教育最后一课”形成闭环,让仪式感成为育人“隐形课堂”。

(二)网络赋能:让思政教育“网”起来

五年来,学校以易班平台为核心构建“12345”网络育人体系,打造有温度、有广度的思政“融媒矩阵”,实现“内容+技术”双驱动。负责人及成员获“全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全省高校思政新秀(学工队伍)”“全国优秀易班指导教师、学生骨干”等多项荣誉。聚焦内容创新,推出“‘易+1’新启航”迎新、“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H5等爆款活动,多次创下20万+参与量的传播佳绩;依托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将国家大政方针转化为青年易懂的“网言网语”,让主流声音“入脑入心”。聚焦队伍建设,构建校-院-班三级团队,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行动。同时,联动全省70余所高校培育千余名易班师生骨干,近60场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网络思政育人能力。聚焦数字赋能,打造“双中心、双平台”协同模式整合资讯、活动、AI谈心谈话等功能,让思政教育从“面对面”延伸到“屏对屏”。

(三)队伍锻造:让育人力量“强”起来

学校以“四抓四促”机制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制度层面,出台《辅导员“老带新?传帮带”培养方案》等4项核心文件,构建“入职-成长-晋升”全周期保障体系;培训层面,每年选派辅导员参与各级培训百余次,辅导员沙龙与“青春引路人研习大讲堂”形成“日常充电+集中赋能”模式,新进辅导员轮岗培训实现100%覆盖。以考核为指挥棒激发活力:每学年评选校级“优秀辅导员”,每两年评选优秀班主任,累计128名教师获此荣誉;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工作室验收等机制推动9个校级、2个省级名辅导员工作室落地,辅导员在思政类相关评比中获省部级奖项20余项。这支队伍不仅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护航:以精细服务为要,筑牢成长安全线

(一)学风建设:让管理服务“暖”起来

五年来,学校以“价值引领+机制激励”推动学风提质。近五年,102人次获国家奖学金,513人次获省级荣誉,4000余人次获校级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坚持“德能兼修”导向让荣誉成为“看得见的榜样”。“社区学业加油站”结对帮扶学困生,考公考研分享会累计覆盖3000余人;“书记校长奖学金答辩”“优秀寝室评选”等活动,让“比学赶超”蔚然成风。《“学在理工”学风提升方案》推动关键指标持续向好,2025年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4.79%(较五年前提升1.87个百分点),CET-4通过率提升至20.63%(增幅7.83个百分点),制度护航成效显著。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成长”,学风建设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隐形翅膀”。

(二)资助育人:从“保基本”到“提能力”

学校建立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从“奖、勤、助、贷、免、补、减”七个方面,落实好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守住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底线。“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利用假期返乡宣传政策,营造“我受助,我感恩,我行动”的良好氛围。4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优先保障困难学生,助力学生能力提升。2023年获贵州省“诚以养德信以铸人”诚信教育活动舞台剧大赛三等奖。总体上构建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等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机制。

(三)心理守护:让阳光心态“亮”起来

学校织密“一体两路三翼五化”心理育人防护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近2年学评教优秀率100%;“新时代?心成长?新青年”品牌活动年均15场,近2年参与量超8000人次,脱口秀、团扇制作等创新形式让心理教育“有料又有趣”。危机干预体系实现“精准响应”,“校-院-班-寝”四级网络与“10分钟心理服务圈”保障咨询“24小时响应”,2025年周咨询量较往年翻倍;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定期测评,“一生一档”与“一生一策”机制让危机干预更精准。2024年,心理教师获省级工作案例一等奖等5项省级荣誉,印证了“预防-干预-成长”全链条模式的实效。


筑梦:以成长支持为基,拓宽发展新空间

(一)就业领航:让职业之路“顺”起来

学校以“五强化五提升”举措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2020至2024届,一万六千余名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始终高于全省本科平均水平,学校荣膺“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思政+就业”模式将家国情怀深度融入职业发展引导,依托1500余场招聘会及“千企进校园”计划,成功架设“岗位对接直通车”。“三课三赛三班”体系实现就业指导全覆盖:职业生涯规划等三门课程筑牢第一课堂阵地,教师团队斩获全国职业规划大赛省赛铜奖;简历制作等赛事年均覆盖2000余人次,指导学生赢得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公务员公益培训班等“定制服务”精准对接学生发展需求。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服务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0%,“就业有方向、发展有潜力”成为理工学子的真实写照。

(二)国防教育:让报国之志“燃”起来

学校构建“1231”国防教育体系。紧扣“立德树人”主线,建强军事理论课与实践课双课程,搭建国防教育协会、退役士兵之家、征兵工作站三大平台,精心打造“征兵工作”品牌。近五年共输送632名新兵入伍,相关工作获厅局级以上表彰10余项。退役大学生士兵化身育人“活教材”,他们活跃在军训带训、国防宣讲一线,将鲜活的“军营故事”转化为思政金课;“戎耀青春”主题活动与双拥共建深度融合,让“崇军尚武”在校园蔚然成风。从“校园”到“军营”,理工学子正以铿锵步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融合:以协同育人为纲,打造育人共同体

学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打破育人边界,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新格局。乐游棋牌“书记校长面对面”形成“诉求收集-解决-反馈”闭环,学生建议落实率100%;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驻社区开展“理论二人讲”,将思政课搬进宿舍楼;大数据学院“数智先锋”学业辅导实现“师生零距离交流”。生活服务与特色课程融入育人,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安全保障等功能,让“生活琐事”成为“育人契机”;工程实训中心的“簪花学士帽”等课程,将美育、劳育融入社区生活。从“管理阵地”到“成长乐园”,社区已成为“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示范窗口。

五年来,学生工作紧扣“铸魂、护航、筑梦、融合”主线,在思政教育、管理服务、成长支持等领域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未来,将继续坚守“育人为本”的初心,以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奋力开创学生工作崭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